占全縣國土面積75.4%的喀斯特地貌,成了西疇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礙和制約瓶頸。尋求喀斯特地區經濟發展出路,探索生態恢復治理措施,破解石漠化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題,一直是西疇歷屆領導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重大課題和重要任務。為依托資源,依靠科技,加快西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石漠化生態治理,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道路,推進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建設生態宜居新西疇,讓西疇喀斯特地區的石旮旯山上開滿金銀花。5月18日至25日,西疇縣組織考察組,在縣委副書記、縣長馬騫林和云南遠益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奮勇的帶領下,到四川和貴州兩省對金銀花產業項目進行參觀考察學習。西疇縣委副書記(國家高檢院下派)翟望明、縣政協主席王俊、縣人大副主任祝正松及云南遠益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和縣農科局、縣生態辦、林業局、扶貧辦、經濟商務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一同參加了考察活動。
5月19日至20日,考察組來到四川省南江縣,對南江縣金銀花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察學習??疾旖M現場參觀了天池鄉池塘村金銀花專業合作社“灰氈毛忍冬”金銀花和赤溪鄉“細氈毛忍冬”金銀花種植基地,東榆鎮躍進第五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金銀花良種繁育苗圃基地以及巴山植物化工廠金銀花露加工車間,聽取了南江縣金銀花產業辦技術人員詳細介紹了南江不同品種金銀花的生長特性、有效成分、藥用價值、市場需求、種植方式、生產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建設、扶持政策措施以及育苗移栽和加工技術、產品研發、經濟效益等產業培育情況。南江縣累計栽植金銀花29萬余畝,投產面積達13萬余畝,年產干金銀花500萬公斤,加工金銀花茶40萬公斤,實現產值2億元,產區花農人均增加收入680元。據南江縣金銀花產業辦主任袁旦介紹,在南江,有一位七八十歲的老太爺說得比較現實,他說種一畝金銀花的年收入相當于三年栽谷子的收益那么多。
5月22日至23日,在縣人大副主任祝正松的帶領下,考察組來到貴州省農科院和興義市安龍縣,現場參觀考察了武漢高科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片區)金銀花苗圃基地,對“神農一號”四季樹形金銀花的種植技術和經濟效益進行了調查了解,該品種既可采摘金銀花,又可作為景觀樹和盆景培植。在安龍縣德臥鎮,對大水井村委會群眾種植的野生“黃褐毛忍冬“金銀花種植加工、種苗培育及效益情況等進行了重點考察,現場參觀了金銀花苗圃基地、生產基地和德臥鎮金銀花農民專業合作社白水河村金銀花紅外微波加工廠,向當地群眾了解種植金銀花的經濟效益情況;1988年安龍縣就把金銀花種植作為喀斯特地區治理荒山荒坡,遏制水土流失,防止石漠化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解決群眾貧困的有效途徑和主要措施。通過30多年來的堅持發展,金銀花產業已成為安龍十大產業之一,現有金銀花種植戶2.4萬余戶,種植面積15.2萬畝,其中:進入盛花期6萬畝,年可產干花近700噸,產值3600萬元左右。
過去,在大水井村廣為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九山半水半分田,養豬種谷不賺錢。山多石多耕地少,一年收入三月了。姑娘一心往外嫁,媳婦不愿來落腳”,這首凄涼小曲真實地反映了未種金銀花前當地群眾的無奈生活。今天,走進安龍縣大水井村委會,只看見公路沿線、房前屋后石旮旯里一叢叢金銀花覆蓋在亂石上,漫山遍野,長勢十分喜人,枝頭掛滿了幸福之花——金銀花,部分村民已經開始采收,一派滿眼豐收的喜悅,極大部分村民靠種植金銀花,蓋起了小洋樓,過上了好日子。據核桃坪村小組村民袁方能、袁方仁等介紹,他們村的收入主要靠種植金銀花,每家每戶均種有金銀花10畝左右,年收入2-3萬元,最高的張忠華農戶種植20畝,年收入10萬元左右,2011年價格有所下跌,收入7萬多元。今非昔比,金銀花徹底改變了大水井村的貧困落后面貌,如今的大水井村,生長在石旮旯地里的2萬畝金銀花,為村民鋪就了一條致富路,綠了荒山富了民,實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絕地逢生”的夢想,成了當地群眾的希望之花、致富之花、生態之花和幸福之花?!凹矣星л疸y花,不愁手中沒錢花。金花銀花吐鮮苔,五月花開幸福來。姑娘不愿往外嫁,外省媳婦跑進來”,當年的凄慘小調變成今天廣為流傳的順口溜,這就是今天大水井村群眾生活的現實印證。
據核桃坪村小組高武華講,安龍金銀花的“鼻祖”是他家老爺高文科上世紀七十年代上山采摘野生藥材時無意間發現的,當時,老人看到這棵金銀花長勢很好,就把它移栽到家門口,第二年就開花了,且長勢一年比一年好,村里的群眾看見了,大家都來借種栽種,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逐步發展全村委會、全鎮、全縣,現已擴展到貞豐、云南、廣西等地?,F這株金銀花莖桿已長到手腕粗大,枝葉覆蓋石頭面積有10多平方米,每年可收入1000多元。
為了全面提升金銀花產量和品質,有力助推金銀花產業快速發展,南江縣、安龍縣均制定了金銀花產業化發展規劃,出臺了加快推進金銀花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分別組織成立了以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金銀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及專職工作機構,組建了金銀花產業發展協會和金銀花農民專業合作社,從種苗繁育—推廣移栽—技術培訓—采收烘干—精深加工—產品銷售等方面實施一條龍服務,產業化發展,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在安龍縣德臥鎮,還創新了金銀花新的種植模式,在稻田利用拱架種植金銀花,有效提高金銀花的產量。據德臥鎮金銀花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韋貞武介紹,這種拱形架種的金銀花高產栽培模式,每畝種植的株數是120株,在三年后進入豐產期,每年干花產量在300公斤左右,每斤干花市場價在40至50元,經濟收入可達12000多元。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醫藥用途十分廣泛,很有市場潛力。金銀花有頑強的生命力,研究資料表明,每一畝喀斯特山地可以種植70棵金銀花,每棵金銀花植株可涵養水分約200公斤計算,一畝金銀花可涵養水分達到14000公斤,是石漠化治理的理想植物。據德臥鎮大水井村黨支部書記陳軍介紹,對石漠化治理,種植金銀花,可覆蓋光光的石頭,效果非常好,種植三年可以覆蓋到3至5個平方石頭,發展到5年以后,至少可以覆蓋10至20個平方米,發展最快的,10年左右,就可以覆蓋幾十平方米的石頭,它可以保水、保土,又能凈化環境,對老百姓來說,還有豐厚的收益。
通過此次考察學習,考察組認為:南江縣金銀花種植區域的氣候、地形地貌、土壤環境條件與我縣土山區很相似,貴州省安龍縣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山區,喀斯特地貌占全縣國土面積的70%以上,其中石漠化面積500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2.35%,“亂石旮旯地,牛馬進不去,耕種幾大坡,收入兩小籮”是安龍石漠化地區的真實寫照,其地形地貌、氣候特征等自然現狀與西疇縣石山區十分相似。南江、安龍兩縣發展金銀花產業的經驗和模式值得西疇學習借鑒,考察組建議縣委、政府將金銀花產業作為新興特色產業,加快發展。但在具體工作中,一是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做到齊抓共管;二是要起好步,開好頭,打牢發展基礎;三是要制定出臺扶持金銀花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支持農戶種植和企業發展;四是要積極組織開展引種試驗示范,優化選育主栽品種,加快推廣種植步伐。
種植金銀花既能夠防止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又能夠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的好產業。根據考察組的意見,西疇縣決定,從2012年開始,每年整合籌集石漠化治理等項目資金400萬元,扶持發展金銀花10萬畝,培育加工龍頭企業一戶,實現產值2億元。西疇的石旮旯山上將開滿幸福之花、生態之花, 西疇大地上將創造出喀斯特山區石漠化治理的“生態奇跡”。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12006006號-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區世紀金源國際商務中心3號樓21A 聯系電話:0871-67372469
網站建設技術支持:昆明天度網絡公司

滇公網安備53011102001215號

欧美一级黄色网站